详细内容

儒教基本思想

     “儒”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,“百家争鸣”中的一家,是一个学术派别。“儒”这个字,原本是古代对学者的尊称,它的字义是“优”及“和”的意思,说他们的思想学问,能够安定别人,足以说服别人。

    儒教的教主——孔子,汉武帝利用政治权利把孔子学说宗教化,定儒教于一尊。隋唐时期“佛”、“道”、“儒”并称为三教,此后,三教出现合一的趋势。在封建政权的支持下,儒教体系完成于宋代,它以中国封建伦理“三纲”、“五常”为中心,吸收佛教、道教的宗教思想和修养方法。信奉“天地君亲师”,“君亲”是中国封建宗法制度的核心;“天地”是君权神授的神学依据;“师”相当于解释经典、代天地君亲之言的神职人员。《四书》、《五经》是儒教的经典,祭天、祭孔、祭祖是规定的宗教仪式。童蒙人塾(学)读书,开始接受儒教的教育时,要对孔子的牌位行跪拜礼。从中央到地方各州府县建立孔庙(又称文庙、夫子庙、学宫等)。作为教徒(儒生)定期聚会朝拜的场所。

    儒教(家)学说,很符合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利益,到汉武帝时,就向全国宣布,抛弃百家的学说,表彰儒家的思想,要大家阅读“六经”。使用儒家思想来治国,把儒家思想提到唯一独尊的地位,从此以后,各个朝代实行“科举制度”,都以儒家作为考试做官的唯一课题,这就迫使人们非学习儒学不可,因此,儒学得以长期发扬光大。儒学统治中国达千年之久,它起了稳定封建秩序、延长封建社会寿命的重要作用。

   儒教(家)基本教义:    “天”:本体——又叫乾元、道、(无极而)太极、理、本心、良知、仁、诚、上帝    “性善论”--人人皆可为尧舜,个个心中有仲尼    “道统”:尧——舜——禹——汤——文武(以上为圣王合一期)——周公——孔子——孟子——    “五常”:仁(此“仁”意义不同于本体之“仁”)、义、礼、智,信    “三纲”:君为臣纲,父为子纲,夫为妻纲    “八目”:1)格物 2)致知 3)诚意 4)正心 5)修身 6)齐家 7)治国 8)平天下    “三达德”:智、仁、勇    “与天地合其德,与日月合其明。”    “持志养气”、“养浩然之气” (孟子)    “三希修炼”:士希贤, 贤希圣, 圣希天 (宋 ·周敦颐)    “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。”(宋 ·张载)    “博学之,审问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笃行之。” (《中庸》)    “立身行道,扬名于後世,以显父母,孝之终也。 夫孝,始于事亲,中于事君,终于立身。”(《孝经》)

设为首页 - 收入收藏 - 关于我们 - 联系我们
版权所有:邢台慈善总会主办 COPYRIGHT © 2011 ALL RIGHT RESERVED.